教育中的伦理与人工智能:自我效能、焦虑和伦理判断

“我们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将随着人工智能而改变,”斯蒂芬·阿吉拉尔博士说。 “学生需要判断他们何时、如何以及出于什么目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他们的道德观点将推动这些决定。”

AI能否融入课堂? 这是最近一项题为“K-12 课堂中的人工智能:道德考虑和经验教训”的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是发表在“教育中生成人工智能时代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的三项研究之一 ”南加州大学生成人工智能与社会中心的报告。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背后的道德规范,并为学者、研究人员和机构领导者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对学术目的的影响提供潜力。

“我们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将随着人工智能而改变,”南加州大学生成人工智能与社会中心副主任、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斯蒂芬·阿吉拉尔博士说。 “学生需要判断他们何时、如何以及出于什么目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他们的道德观点将推动这些决定。”

该研究对 248 名 K-12 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平均拥有 11 年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学术背景包括公立、私立和特许学校。 教师们被要求对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例如 ChatGPT)进行课堂教学的印象进行评分。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和女性的结果存在差异,女教师更倾向于基于规则(义务论)的方法在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

来源和详细信息:
https://www.labroots.com/trending/technology/26640/ethics-ai-education-self-efficacy-anxiety-ethical-judgments-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